徐海超教授:中国电化学合成科学的引领者
站在电化学研究的世界潮头,徐海超教授用十余年的不懈探索,深刻诠释了科学家对卓越的追求。他的足迹从厦门大学的学士殿堂启程(2002-2006),跨越太平洋至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(2006-2010),并在耶鲁大学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后研究(2011-2013)。这段跨越东西方的学术之旅,为他日后引领中国电合成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学成归国后,徐教授自2014年起受聘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,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。他不仅扎根教学科研一线,更在国家科技战略层面贡献力量,是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成员——室务委员。在国际学术领域,徐教授也承担着重要职责:担任化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国际顾问,同时入选美国电化学会(ECS)有机与生物电化学分会执行委员会——作为该委员会的五位国际执委之一,在国际电化学前沿领域传递中国学术之声。
徐海超教授的科研产出丰硕且卓著。迄今为止,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了80篇学术论文,其中34篇发表在诸如Nature子刊、JACS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)、Angewandte Chemie等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刊物上,彰显了其研究的前沿性与影响力。这些成就为他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认可,斩获了包括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(“国家杰青”)、以及“雄才杯”特等奖等多项重量级荣誉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徐教授主持的电合成方向国家杰青项目,是我国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,标志着中国电合成学科发展的重要进展。
徐海超教授正以其前瞻的视野、深厚的学养和不懈的耕耘,持续推动着中国电化学合成科学在全球版图上开拓新域,定义未来。